尊敬的李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省冰雪经济的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优化发展布局、完善冰雪设施、培育冰雪赛事、宣扬冰雪文化、壮大冰雪产业,发挥冰雪运动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加强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省冰雪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冰雪基础设施建设。我省东北部位于北纬42度“世界冰雪黄金带”,冬季白天气温在-5至-15度之间,与相邻的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相比,可谓是“暖冰暖雪”,非常适合开展冰雪运动;地处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海陆空交通发达,便于全国各地旅客到我省体验和参与冰雪运动;冰雪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营的滑雪场32家(全国第9位),雪道面积266公顷(全国第7位),架空索道28条(全国第5位),拥有室内滑冰场12个,冬季室外自然冰面滑冰场地100余处,“好而不贵、经济实惠”,在东北地区具有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近两年来,我省把握承办“十五冬”契机,推进重点冰雪场馆建设。积极对接协调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支持,推动将沈阳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和抚顺龙岗山雪上运动中心纳入支持保障的新建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指导沈阳市、抚顺市做好地方专项债申报工作。累计下达省本级建设投资1.14亿元支持柏叶训练基地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场地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更好满足群众冰雪运动需要,带动冰雪消费。
(二)促进冰雪全产业链融合。一是培育骨干企业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坚持应用牵引,开展冰雪装备器材的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鼓励鞍山森远、阜新逍客、辽宁华驰专用汽车等传统机械设备企业转型发展冰雪装备业务。依托百年历史冷热技术领军企业大连冰山集团,建设大连冰场装备产业园,发展冰雪装备成套设备。依托专业滑雪服务公司沈阳娅豪集团建设滑雪装备产业园,开展雪地魔毯、索道、造雪机、压雪车等雪场设备研发、制造、安装及滑雪场智能化技术开发咨询类业务,建立国内首个滑雪设备研发中心。二是以丰富的促销活动增强冰雪消费吸引能力。坚持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做好“冰雪+”的大文章。重点打造“冰雪+赛事”“冰雪+研学”“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会展”“冰雪+美食”“冰雪+演艺”“冰雪+购物”“冰雪+夜经济”“冰雪+网红打卡”等吸引力强的消费场景。2024-2025冰雪季,先后组织开展了“辽宁省冰雪运动推进会”“冬游辽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辽宁省大众冰雪温泉体验季活动”“辽宁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洽谈会”“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短视频大赛”等文体旅融合发展系列活动。根据美团大数据显示,我省冰雪消费用户规模排名升至全国前三,冰雪消费规模排名升至全国前四。
(三)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一是竞技冰雪运动取得突破。“北京冬奥会”周期,我省冰雪竞技水平发展迅速,“北京冬奥会”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位列全国第四位(历届冬奥会共获2金7银3铜)。在2024年第十四届冬运会上,我省获得24枚金牌、21枚银牌、23枚铜牌,共计68枚奖牌;在第九届亚冬会上,辽宁运动员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均创造了辽宁运动员参加冬运会、亚冬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备战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群众冰雪运动逐步普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我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为0.23亿人,排名全国第四位;冰雪运动参与率为53.83%,排名全国第三位。我省以“冰雪辽宁”为主题,充分发挥冰雪运动协会和其他社会基层组织作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系列活动。2024-2025冰雪季共策划了112项冰雪赛事和相关活动,其中省级以上专业赛事23项,群众性赛事活动89项,覆盖全省所有地市。三是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迅速。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让广大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并学会一项终身受益的冰雪运动技能,加速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已有30%以上的中小学生初步掌握了冰上、雪上的基本运动技能。有序组织青少年冬季体育活动周、冰雪惠民系列活动等近百场冰雪赛事和相关活动,每年惠及青少年5万余人。
(四)持续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我省先后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辽宁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规划了全省冰雪经济“双核引领、一带串联、三区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在《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以建设旅游强省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支撑措施,将壮大冰雪经济纳入主要内容。今年3月省政府制定印发《辽宁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明确打造冰雪运动发展高地、优化提升冰雪旅游品质、大力发展冰雪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业等工作重点,提出高标准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打造高品质冰雪旅游目的地、提高冰雪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加强冰雪装备器材推广应用等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发展冰雪经济政策供给。
(五)以冰雪文化内涵增添冰雪经济文化魅力。认真研究我省冰雪文化资源内涵价值,加强对我省人文历史古迹和冰雪旅游资源的开掘,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主题产品。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结合,与温泉康养、非遗民俗、特色美食、北方民宿等相融合,推广传播传统冰雪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举行冰嬉、滑雪、冰帆、冰钓、冰凌穿越、雪地足球、冰上龙舟、滑冰车、打冰尜等群众冰雪娱乐赛事活动,开展非遗、年俗、冰灯等相关艺术展演,增强辽宁冬季冰雪文化体验。元旦、春节期间,本溪“冰雪邀约 畅游本溪”、朝阳“逐梦冰雪 畅游朝阳”、锦州“锦州年 最东北”、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冬季游”、铁岭“辽宁极寒地 鹿乡有冬趣”、抚顺新宾县赫图阿拉城满族冰嬉体验等活动精彩亮相,北行迎春灯会、金石滩快乐雪世界烟花秀、鞍山儿童戏剧嘉年华、盘锦百姓春晚、锦州“锦”式跨年夜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让广大游客充分感受嬉冰雪、泡温泉、赏花灯、品美食的激情与欢乐。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冰雪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总体设计,完善推进机制,凝聚工作合力,研究制定《辽宁省促进冰雪经济发展工作专班方案》。工作专班拟于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发改委、工信厅、文旅厅、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职责:落实国务院及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关于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和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全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政策举措,根据需要召开工作专班会议,组织实施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相关领域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工作安排建议,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推动辽宁冰雪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持续优化冰雪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冰雪运动的校队,鼓励建设校园冰雪运动俱乐部,覆盖区域内中小学校,帮助确有冰雪运动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发展运动特长。构建教育、体育及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畅通具有冰雪运动特长的学生进入国家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梯队的渠道。积极探索改革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把冰雪运动项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相关考核指标体系。鼓励高校组建冰雪运动社团,统筹已开展冰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和运动训练专业的高校资源,提升高校冰雪运动的普及化程度和竞赛水平。畅通冰雪项目专业运动员退役后进入中小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快速提高中小学冰雪运动的专业水平。
(三)加快打造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立足沈阳、大连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产品品类,扶持生产铲雪车、造雪机、雪地摩托车、推雪车、雪地救护船、多功能除雪车、冰上卡丁车、运动休闲车辆等冰雪运动和冰雪场地装备,打造集制造、研发、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冰雪场地装备产业园;立足丹东、鞍山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冰雪用品、冰雪用具等产业,加快户外冲锋衣、滑雪服、登山保暖服装等冰雪服饰全品类、功能化发展,引进滑雪靴、滑雪杖、滑雪镜、板类运动(滑板/雪板)器械及配件,以及登山包、急救包及急救用品、户外表、射击、定位系统、防遮阳棚、折叠篷、户外帐篷、睡袋等,重点打造户外露营装备产业园。
(四)构建“冰雪+”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落实全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发挥冰雪领域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引领作用,以省级以上滑雪旅游度假地为依托,积极探索多元化冰雪旅游模式,不断强化冰雪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冰雪场馆开发夏季滑草、露营旅游、研学旅游、暑期夏令营等旅游产品和业态,积极破解冰雪旅游“一季热三季冷”难题。
(五)推动冰雪文化持续赋能。扶持蒙古族元夕跑冰、乌兰河硕敖包节、支冰车子、骑单腿驴子、支冰排等群众参与度高、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嬉冰项目。鼓励冰雪旅游度假地开展雪橇大赛、雪地足球、冰钓、攀冰攀岩、冰锥冰车、冰上爬犁等休闲类趣味赛事。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指导各市用好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假日冰雪活动,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活动助力冰雪旅游发展,策划推出2条辽宁“龙文化”研学旅游线路,“白雪红踪 民俗风情”“欢歌达旦 雪泉年俗”入选全国冬季精品旅游线路。
(六)全矩阵加强冰雪旅游宣传。一是推动主流媒体聚焦辽宁冬季冰雪旅游共宣推。在央视《新闻联播》前、《新闻30分》等重点栏目黄金时段上刊辽宁文旅宣传片,辽宁冬季旅游广受关注和欢迎。二是推动辽宁文旅国内外新媒体矩阵齐发力。与刘老根传媒共创的展示沈阳春节文旅火爆场景的短视频发布后7小时登陆抖音热榜全国榜第二名。三是利用国家平台开展宣传走出去。参加“你好!中国”——2025中国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广季韩国专场活动,代表中国北方九省(市)冰雪旅游联盟发言,介绍辽宁丰富多彩的冬季文体旅活动和龙文化主题线路。四是拓展全省旅游资源服务范围推出《冬季辽宁旅游宝典》,于春节前送达“三站一场”等窗口单位,制作“游辽宁扫扫看”小程序二维码,详细介绍景点、住宿、美食、购物等旅游攻略,在全省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区、公共服务场所张贴,全方位展示推介,受到各方欢迎好评。五是加强区域合作。与吉林省、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及文旅消费区域合作倡议书,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资源互推、游客互换等合作,同时,与云南、河北、天津等地开展“交换冬天”联合营销,推动我省冰雪旅游在寒假、春节期间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