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衍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辽宁省体校篮球队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振兴三大球的春风下,辽宁篮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辽宁篮球振兴已经进入“加速期”,我们正按照《全面振兴发展辽宁“三大球”运动实施意见》有序推进篮球项目全面振兴工作。但不可否认在振兴篮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青训体系优势不再显著、俱乐部建设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我们会脚踏实地、妥善研究、逐一解决。
一、辽宁省篮球发展总体情况
目前,辽宁篮球项目有男女共7支队伍,近期要组建女子四线队,秉承“打一届、带一届、看一届”的发展理念完成男女两条线各4支队伍的建队目标。
现在男子队伍为成年男篮、U22男篮、U18男篮和男篮四线队,由发展中心和俱乐部共同管理;女队为成年女篮、U22女篮、U18女篮,其中成年女篮由发展中心和俱乐部共同管理,U22女篮、U18女篮由发展中心独立管理。
4月16日,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阳同志带领体育局竞竞技体育处、青少年体育处、省体校、省大连体校相关保山赴江苏南通体校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为积极探索辽宁省青训工作发展模式积累经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体制机制,为篮球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强组织管理体系。目前,省级层面以足球为探索完善了领导体制,夯实了工作机构。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推动篮球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的篮球振兴工作机制,体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建立振兴工作专班,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项目管理中心,指导还没有成立项目协会的县(区)抓紧成立协会,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推动地方加强投入。下步工作中,我们考虑要设计利用省本级振兴经费,引导地方加大对篮球项目的投入,重点支持包括地方青训梯队建设、工作机构建立,支持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开放,职业俱乐部扶持等项目。同时要推动各地政府积极协调本地企业支持地方篮球振兴发展。
三是完善保障政策体系。当前,我们要在涉及篮球振兴保障几个重点领域制定并落实好政策,一要按照国家关于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导,勇于先行先试,落实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灵活学籍等制度,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青少年人才成长通道;二要对专业队运动员安置政策进行更新调整,根据近年来辽宁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名次上的条件放宽,同时研究制定对于教练员安置的具体办法;三要通过与沈阳体育学院等省内高校合作,面向我省现役运动员,对部分运动项目进行单独招生,在教育部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降低文化课和体育专项录取分数线,提高体校学生等后备体育人才的升学率,着力解决人才断档问题。
四是抓好对各地市工作考核。根据各市对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大球振兴发展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对本市篮球振兴发展的支持情况、对省级运动队培养输送人才情况、群体活动开展情况、赛事组织开展情况、体教融合发展情况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开展普及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排名,并将排名情况绩效考核体系。
(二)健全青训体系,为篮球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培育青训龙头企业或单位。创建国家级青训中心,发挥省级场地资源和后勤保障优势,积极争取总局及项目中心、协会支持,力争打造一个国家级青训中心,组建高水平教练及保障团队,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发挥好辽宁在东北的区域中心区位优势,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对获得国家级青训中心称号的人才培训基地,每年给予配套资金支持。面向社会加大对职业俱乐部梯队、优秀社会青训机构的培育,通过开展评级评优、资源支持等方式,扶持一批优秀青训主体。
二是深化市级体校改革。鼓励各市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推进体校改革,恢复体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突出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用,不断提升学训融合深度和广度,同时支持体校开放办学,以适当形式与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宽选材育才渠道,保障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同时,注重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对校园篮球的支持,做优传统特色校,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三是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以青训国际化、最好的教练抓青训为工作理念,实施教练员培养支持“精英计划”,全力培养知名教练、精英教练,并给予他们更大的经费和选人用人支配权,着力解决青训发展缺乏优秀教练员问题。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教练员赴海外培训,开拓国际化视野,形成开放性思维,提高训练执教水平。重点扶持教练员团队建设,对承担国家任务的教练团队每年给予经费补助。重点培养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和学校专职教练工作,促进学校篮球教学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组织精英梯队赴篮球发达国家和地区拉练比赛,以赛促训提升竞技水平。全面推进篮球“黄金一代”计划计划,采用“中外合作”模式,引入国外精英青训“生产线”,以10年为一个周期,志在培养亚洲一流、国际领先的优秀青少年后备人才,为项目振兴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