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益服务->科学健身

科学健身

【字体:
打印全文】 【 关闭窗口
科学健身七大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4日    作者:  体育局竞体处 信息来源:体育局竞体处

  眼下,健身锻炼日益成为城乡社会的生活时尚,人们参加健身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是,有人兴致勃勃地准备锻炼,但却不知道如何着手走出第一步;有人已经运动了很长时间,到头来却发现锻炼的效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一句话,有了锻炼的热情不等于具备对运动锻炼的理性认识,只有克服认识误区,才算迈开了科学健身的第一步。下面,让我们盘点一下对于运动锻炼最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1 体育锻炼可以用体力劳动来代替 

  的确,单纯的体力劳动对增强体力和改善体质是有帮助的,也有研究表明,同久坐不动的人相比,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寿命也相对较长。但是,劳动和体育活动终究是两回事。限于工作特点和劳动方式,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多表现为单一的重复动作,身体活动范围和行动受到很大限制,经常用力的肌群得到发展,用力少的肌肉得不到锻炼,长期弯腰屈背地操作,会导致腰肌劳损,出现腰酸背痛,个别肌群过度紧张出现痉挛酸痛等。所以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到了中年时期常会体力不足,健康状况下降。而系统的体育运动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组织部位进行锻炼,不仅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质量,还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改善人体免疫能力,加强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运动素质。一般来说,单纯的体力劳动很难达到如此的功效。

    误区2 锻炼计划自己能搞定,不需要指导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很多人自发地锻炼身体,也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但这些未进行过专业咨询的健身活动效果是否已达到最佳,还另当别论。尤其对于那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朋友和有特殊健身需求的朋友(如减肥、健美等),就更需要专业人士的一些建议了。一方面,运动锻炼对于某些疾病是有禁忌的,例如,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进行长跑运动,有骨关节病变症状者不宜进行较长时间的登山和爬楼梯锻炼,严重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需要屏气、用力的短跑、举重等活动等。在制定锻炼计划前咨询医生,对自己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事先的了解,可以避免运动锻炼对健康不必要的损害和运动性损伤,保证运动安全、有效地进行;另一方面,在健身前明确自己的锻炼目的,通过咨询专业人士了解自身的体质基础,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锻炼计划,使得运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运动处方制订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根据身体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的改变,必要时进行调整。

  

    误区3 散步遛弯儿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千年的民间俗语被不少中老年人奉为经典,也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轻轻松松地散步遛弯儿也能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当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或吃完饭一定时间之后,适当地散散步无疑能起到舒缓身心、消食利胃的效果。但对于那些试图通过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的人来说,这点运动强度就远远不够了。起到健身目的的科学行走要有正确的行走姿态、时间和锻炼强度。应该选择比平时走路更大的步伐,让腿部更多肌肉、神经参与进来,步速最好在每分钟100步以上。强度上可采取“三、五、七运动方式”,即每天行走不少于3公里或30分钟;每周行走5次;年龄+脉搏跳动=170(次/分钟)。

    误区4 老年人没必要进行力量训练 

  这是老年健身者中常见的一种误解。我们日常所见的老年人锻炼场景中,也多见的是以健步走、各种拳操、健身舞蹈、慢跑等有氧运动项目为主的锻炼方式,很少见到进行负重或阻力训练来锻炼肌力的老年健身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进入中老年后,肌肉和骨骼会发生退行性变化,人会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行动不便。由于人们总是认为上述状况难以扭转,因此容易产生老年人不适宜参加力量训练,否则会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肌肉、骨骼损伤的误解。其实,正是因为衰老带来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会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产生制约,从而导致各种退行性功能障碍疾病,给老年人的日常行动能力甚至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才使得适当的力量训练对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长期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协调性和敏捷性,而这些均能够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是防止跌倒的有效方法。适当的肌力训练还可增加骨骼中矿物质密度,明显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还有研究证实,在有氧锻炼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力量训练,其控制体重、消耗脂肪的效果会更好。

  

    误区5 晨练比暮练好 

  “闻鸡起舞”是公共场所常见的晨练景象,其实这也是老百姓中常见的锻炼误区。早晨时段,血糖正处于低水平,人体进行较长时间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血糖,容易导致低血糖的症状。再者,早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多的地方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人体吸收后不利。所以,如果一定要在早晨运动,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而且运动前要少量吃一点食物,以防血糖过低。黄昏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因黄昏时的心跳、血压最平衡,最适应运动时心跳、血压的改变;黄昏嗅觉、听觉、视觉、触觉最敏感,人体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黄昏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准。因此,一般来说,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下午3点—5点。

    误区6 减肥只要多运动,不用控制饮食 

  许多人经常锻炼,运动量也挺大,运动后胃口大开,就开始毫无节制地大快朵颐了。殊不知,仅仅依靠运动来减肥是远远不够的。决不能把减脂看成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个60公斤的人,辛辛苦苦地跳上30分钟的减肥操,喝下一杯可乐就把消耗掉的热量补回来了。因此,要想达到减肥目的,既要迈开腿,又要管住嘴,在坚持运动锻炼的同时,提倡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要减少晚上的食物摄入量。

    误区7 运动过,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坐着了 

  这种认识误区在办公一族中最为常见。他们由于平时工作任务重,每天在抽出几十分钟进行锻炼之后,又一头扎入工作之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研究表明,如果你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久坐不动,那么锻炼强度再大可能也于事无补,锻炼的效果将被抵消掉。研究发现,久坐不动将会使人患心脑血管病、颈椎病、前列腺炎、结肠癌等疾病的风险大大提高。通过一项针对超过12.3万健康人群的研究,美国癌症协会发现,每天静坐6小时的女性有40%的可能性要比静坐时间少一些的女性更快死亡。基本上,那些静坐时间少些的人要比静坐时间多的人更加长寿。所以无论何时,久坐一两个小时,一定要起来活动一下。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