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成绩

【字体:
打印全文】 【 关闭窗口
健全完善新型青训体系,我省着力打造体育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作者:  辽宁省体育局管理员 信息来源:辽宁省体育局管理员

  青训体系是竞技体育的根基‌,不仅为高水平运动队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还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记者从我省2025年体育工作会议获悉,2024年,全省14个市共为省队及3所省级体校输送运动员423人,涵盖夏季和冬季28个项目,其中沈阳市输送100人,其后依次为大连市、丹东市、朝阳市、辽阳市等。

  “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是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省体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让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焕发活力。”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李骏向记者表示,“仅2024年,我省举办省级青少年奥运项目体育赛事80场,举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2200余场次,21万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

  在不断完善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的同时,省体育局还着眼提升青少年赛事活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重新修改下发《辽宁省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经费开支标准》,指导各项目中心规范使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科学办好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起草下发下届省运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草案和竞赛组别、年龄及项目设置两个文件,指导各市积极备战下届省运会。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和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青少年体育工作是竞技体育的根基,唯有塔基更实,塔尖才能更高。”省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省将加快构建新型青训体系,着力打造体育人才高地,推动竞技体育开创新局面,努力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辽宁新的更大的贡献。

  何为新型青训体系?“首先要加快推进体校改革,鼓励各市及有条件的县(市、区)恢复体校人才培养功能,突出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用。”该负责人指出,省体育局将全力支持体校开放办学,以适当形式与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宽选材育才渠道,保障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

  “其次,我们正在探索推行省队市建、省队校建合作模式。”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合作共建、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成绩共享”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市和省直高校优势运动项目,省体育局将省级运动队转至部分市和高校日常管理。其实,在这方面,我省已有成功经验。比如,早在1989年,经国家批准,沈阳体育学院创办冰雪项目、组建滑雪队,培养了韩晓鹏、徐梦桃等一批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

  打破常规、创新举措、激发活力,省队市建、省队校建毋庸置疑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模式,对于省体育局而言,能够有效建强省级运动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争取好成绩;对于承办市来讲,能够打通本地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打造体育名片,拉动赛事经济发展;对于高校而言,有利于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后备人才慕名求学。

  该负责人强调,省体育局将对承接合作共建的城市和高校提供经费支持和跟踪指导,确保项目落地、取得实效。

  “此外,我们将努力打通运动员的升学通道,不断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的安置政策。”该负责人介绍,省体育局已经与沈阳体育学院签署《推进辽宁省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还将积极与省内其他高校加强合作,为我省运动员提供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有利条件,提高体校学生等后备体育人才升学率,着力解决人才断档问题。

  “健全完善新型青训体系,着力打造体育人才高地,对我省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推进高质量体育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省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坚定地说。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