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
清晨6点的辽宁鞍山一片宁静祥和,街道上来往的人和车都不多。不过,当你来到各大公园的乒乓球场,远远就能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走进球场,热闹非凡,一派昂扬向上的生动景象。身处其中,便能切身感受到这座走出过马龙、李晓霞、郭跃等乒乓球奥运冠军的“奥运冠军之城”的魅力。
多部门联动呼应民声
在铁西区永乐公园,有一片被球友们誉为全鞍山最好的乒乓球户外灯光球场,这里不仅有35张标准球台,还安装了专业的无影灯,铺设了塑胶地面,并配置了石木长凳、围网等。球友们能从天刚蒙蒙亮一直打到夜里近10点。这片老百姓拍手叫好的灯光球场,正是得益于去年承办中国乒协首届“国球进公园”户外乒乓球全国邀请赛的契机。为更好地承办这项近2000人参与的全国比赛,同时满足广大球友夜间打球需求,由铁西区委、区政府投资对这片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
铁西区文旅局局长郭晓鸥告诉记者,升级改造方案不知道修改了多少个版本。从灯光选择到灯光安装高度设定,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地面、绿化等前提下设立灯杆,石凳摆放的位置等都很有讲究,也征求了广大球友等多方意见。“建设灯光乒乓球场是‘小设施’服务‘大民生’的生动体现,是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国球两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永乐公园也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幸福公园。
住在附近的何柏芹和爱人周五晚上来这里参加比赛,还获得了一双袜子作为奖品。何柏芹告诉记者,晚上有了灯光后来打球的年轻人、孩子更多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退休金够花。每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打球,非常开心,幸福指数非常高。”
10岁的曲语墨和8岁的白喻赫、白喻赞兄弟俩都在这里打过球,偶像也都是马龙。通过参加“国球两进”活动让他们有了更多交流切磋的机会,也交到不少朋友。曲语墨曾获得全国比赛第五名、鞍山市第一名,她说:“乒乓球带给我快乐,班里同学听说我获得好成绩,都老羡慕了!”
永乐公园乒乓球站站长、78岁的孙志英曾获两届辽宁省残疾人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身体上的不便并没有影响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孙志英向记者展示了站点球友的微信群,里面已经500人满员,足见这个球场的受欢迎程度。为调动大家积极性,孙志英自费购买比赛奖品,还购置了云台,找无人机团队拍摄,为大家记录宝贵的参赛瞬间。
立山区孟泰公园也在积极回应球友们的呼声。这里有一片16张球台的球场,经过体育部门与公园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久前也安上了6个夜间照明无影灯。孟泰公园乒乓球站副站长谭彩云感慨地说:“夜间户外灯光改造升级后,档次提升了很多。大家晚上打球都觉得很开心,心里都暖暖的。‘国球两进’活动对咱们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场地设施完善后,大家都特别珍惜。”去年站点有482人次参加了“国球进公园”比赛。61岁的球友李淑娥被称为球场的“小太阳”,她说:“在各方支持下我们有了现在的场地,大家为我们老年人的文化和体育生活做了很多实事,我们特别感动。”
铁西区新开街花园是个面积不大的口袋公园,在公园一侧设置了乒乓球场,里面有5张球台。别小看这小小一隅,承载了周边繁荣街道六街口社区居民对乒乓球大大的热爱。居民从家到这里只需几分钟,还有位90多岁的老爷子每天都来这里打球。75岁的姜有威是站长,他家与球场隔着两栋楼,随叫随到。
“国球进公园”活动去年在这里也举行了一站比赛,街道、社区十分支持,现在还计划根据居民、球友们的需求给球场修补地面,进一步完善球场的健身服务功能。
上下齐心共建共治共享
鞍山乒乓球氛围浓厚,像品牌活动“万人千台”已举办了19届。而“国球两进”活动再次掀起鞍山全民乒乓的热潮。去年举办的中国乒协首届“国球进公园”系列赛事活动走进鞍山的10个公园,参赛人数超过2700人,实现了鞍山市户外乒乓球活动的新突破。
除了有乒乓球传统,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支持之外,一群热爱乒乓球、热心奉献的人也是推动鞍山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
鞍山市乒协主席石海梅对乒乓球站点如数家珍,她常常为了筹办活动比赛忙到后半夜。为了给几个公园顺利安装夜间照明灯,市乒协常务副主席李阳东甚至还找自己的朋友提供帮助。市户外乒乓球活动总站站长孙海涛连结起各个站点,为大家排忧解难。
“国球进公园”活动虽然是一项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的比赛,但鞍山市乒协把它做得如专业比赛一般规范。不仅有像专业比赛一样的秩序册,开幕式上的运动员入场、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乒乓球拍操表演等环节也都彰显着他们的用心。裁判队伍也是一大亮点,180余名裁判员中有3名国际级裁判员、3名国家级裁判员经常在群众比赛中执裁。国际级裁判张峰经常负责编排工作,面对动辄上千人的庞大参赛人群,他坦言工作量和难度比专业比赛大多了,因为要优化赛程避免让运动员连场,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参赛运动员要安排好间歇休息时间。在执裁过程中,裁判们也会为球友们普及一些专业的乒乓球参赛知识。
在东山风景区站点,73岁的站长曲武从2012年球场安装球台第一天就在这里打球。为不断提升球场设施条件,他和球友们一起修整地面、安装围网等,并集资购置了8张球台。曲武还有项让人称赞的技能——喷漆水平了得,老旧的球台通过他的手总能“焕然一新”。孟泰公园乒乓球站副站长王洪利为了让场地灯光安装万无一失,与安装工人一起冒雨调整了三次。图什么?大家不约而同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图个快乐!看到大家享受其中,所有付出都值得!”如今,鞍山各大乒乓球站点已成为凝聚广大球友的“家”,传递了正能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10个户外乒乓球站点都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培养壮大了骨干力量,大家无私奉献于公益事业,人人尽责维护这个共同的“家”。站长们和热心的志愿者们常被称作“球场雷锋”,他们或自掏腰包更新设施、买比赛奖品,或轮班打扫球场卫生,事无巨细为球场忙前忙后。各站点也是人才济济,唱歌、跳舞好的就组队参加演出,书法好的就在站点的小黑板上一展才华,文采飞扬的就把站点的好人好事编成诗进行传播。
“‘国球两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鞍山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石海梅表示,“草根赛事得民心。‘国球进公园’比赛已成为鞍山乒乓球赛事的一大亮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积极参与,到今年参与的人更多了、范围更广了,从5岁的幼儿到80多岁的老人都踊跃报名参赛。去年的活动,鞍山市的参赛人数、球台总数和参赛组别等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我们在总结去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国球进公园’比赛的力度,再掀全民乒乓热潮。”